中國鐵建的事業里有這樣一群女子:她們領略了都市的繁華異彩,卻不眷戀世界的繽紛五彩,甘心扎根于中國鐵建的土壤播種著希望,以柔弱的脊梁撐起時代的重任。 ——題記
在科技公司生產車間,有一支平均年齡三十歲左右的青春團隊,她們在公司主管生產經營的白利軍總經理、王鐵環副總經理的帶領下一路領跑車間生產線,奉獻著自己的青春力量,在各自堅守的戰場上馥郁著芳香。
忽如一夜春風來,千樹萬樹梨花開
早在 2009 年,科技公司生產車間剛剛成立,生產、運營都是摸索中前行,車間的“紅色娘子軍”隊伍在此時應運而生。車間生產工作是一項需要體力和耐力的工種,一直都是男人唱主角。女人干車間,體力肯定吃不消,更何況很多在職的女職工不是臨近退休、就是新入職的學生,針對這樣青黃不接的態勢,很多人抱著“看笑話”的態度,觀望著車間的這支女子隊伍。對于絕大多數女職工是新入職的大學生來說,剛剛走出象牙塔的蜜罐,進入嘈雜、辛苦的生產“煉獄”,確實是一種考驗。她們在酷暑時節,奔走在電焊、切割機、數控機床等機械設備的戰場中;徒手搬起數十斤的法蘭盤,工作服打濕了一遍又一遍;盡管有勞動防護措施的保護,有的皮膚仍然被火焰切割機的火焰烤傷,有的被電焊機的火花灼傷了眼睛,有的因長期彎腰工作,腰部感到不適……她們也會流淚、也會有汗水,只是沒有一個“女戰士”掉隊,沒有一個人放棄追逐夢想的腳步!
接天蓮葉無窮碧,映日荷花別樣紅
從 2009 年到 2017 年,只有九年的時間,于歷史長河來看轉瞬即逝,而與人生的歷程來說,卻是至關重要。由于工作性質,她們不得不與鋼鐵為伍,穿著與男職工相同的工裝,帶著幾乎蓋過半張臉的安全帽,穿梭于機械設備之間,跟男人一樣的戰斗,在熱火朝天的生產現場有了她們的參與,也增添了一分別樣的風采,她們常常被男職工戲稱為“女漢子”。質檢是車間生產之眼,是生產環節至關重要的一環。李欣玲,生產車間一名普通的質檢員。她每天重復著單調而又枯燥的工作,肩負著“把控產品質量”的一份承諾。在生產線上盯得很緊,一絲一毫的生產漏洞都不放過,有錯必究,甚至有時候車間工人會反感,背地里嘮叨“一個單位的事兒干什么那么較真!”而她只反駁了一句“我得對自己的良心負責!” 物資核算組是車間生產的“大管家”。張曉蕾,在生產車間負責成本控制和生產核算。說到她的強悍,很多人都深有體會,為了控制生產成本,她對誰也不會網開一面,很多次對于沒有發票的費用硬生生的回絕,對于費用的支出也是刨根問底,真可謂“鐵面無私”。李麗娟,物資組的成員,曾經一段時間物資組工作比較忙,物資發運占用了部分物資組組員,于是庫房耗品領用、氣體領用、車間成品統計……都壓到了她的身上,每天看著她穿梭在東西庫房和車間之間無數趟,問她累不累,她還調侃說“減肥呢”,這可愛的“女漢子”!九年的時間,這樣的事例不勝枚舉,“梅花香自苦寒來”她們經過九年的磨礪,在各自的崗位成長,在磨礪中散發別樣的光芒。
不要人夸好顏色,只留清色滿乾坤
走近年輕的車間女工們,我能深深感受到她們對鐵建事業的那份大愛。她們沒有潔白光線的膚色,沒有時尚靚麗的裝飾,甚至有著由于生產需要加班到半夜熬出的“熊貓眼”,有著車間電焊烤出“高原紅”,但是她們無比驕傲,這“美”無以倫比! 面對科技制造領域不斷涌現出的新技術、新材料、新工藝,她們從不停歇前進的腳步,與時俱進,在自主創新路上不斷追求更高、更遠、更難的目標,無論是在施工緊張期間,還是閑暇業余之時,她們利用車間的圖書室,孜孜不倦地吸取書中的營養,不斷提高自己的專業技術水平。利用公司科研契機,她們參與自主研發 C 型磁浮鋼鋁復合導電軌、膨脹接頭、支架等產品的研發制造。截止目前,她們參與生產研發的鋼鋁復合軌,共授權磁浮導電軌、鋼鋁復合導電軌方面 專 利 18 項 , 包 括 16 項 實 用 新 型 專利、2 項發明專利。她們親自上陣參與長沙磁浮列車 “追風者”軌道安裝;2016 年 2 月,工字型鋼鋁復合導電軌入駐北京交通運輸職業學院,軌道安裝現場也有她們的身影。很多人說她們不懂浪漫風情,其實,誰不留戀愛人溫柔體貼,誰不期望家人日夜相伴,只是既然選擇了與鋼筋鐵軌為伴,她們默默承受著一切,腦海中卻寫盡了堅強與擔當。
作者:潘文娟